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

面對霧霾我們不能習以為常

  環保部2月22日通報,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灰霾,波及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,約占國土面積的15%,比得上去年元月全國出現的嚴重霾過程。此次霾過程要一直到27日才會徹底結束。(《新京報》2月23日)這一次的霧霾來得比以往更嚴重、更持久、更廣泛。盡管北京將霾預警升級為橙色,采取了一些措施,比如有36家企業停產、一些揚塵性工地停止施工、大街上也少了些車輛的行駛。然而在如此大規模、長久不衰的霧霾面前,這些只是盡人事而已,無甚大的改觀。
  另一方面,公眾習以為常的態度更令人憂心,這在客觀上使“驅霾行動”失去了應有的壓力。當初霧霾剛剛來襲時,人們對PM2.5驚恐萬分,盡量出門戴口罩、減少戶外活動。時至今日,越來越多的人連口罩也不戴了,因為知道沒太大用處;戶外活動也恢復了,因為不知這種天氣什么時候是盡頭。
  這種思想上的麻木無異于雪上加霜,會讓我們對霧霾的危害變得集體鈍化,對驅霾的難度給予“充分”理解。長此下去,我們很可能錯過驅霾的最佳時機,健康也會在霧霾的侵襲下變得不堪一擊,各種因霧霾而滋生的疾病會在未來數年內集中爆發。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。
  中國正處在一個發展上升期與矛盾凸顯期并存的特殊時期。突破污染治理、產業升級等瓶頸,我們才可能柳暗花明,取得全面發展的成果與勝利。驅霾的成敗,既考驗著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,也考驗著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。
  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。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,為了發展GDP,對高污染行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對諸多環境問題放任不管,才造成了今日積重難返的局面。盡管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制訂大氣污染防治計劃,搞了諸多清潔空氣行動,試圖淘汰那些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落后產能,但是面對GDP的誘惑、財政收入的訴求以及所謂關停并轉帶來的就業壓力……驅霾行動還是稍嫌遲緩。
  在一次比一次嚴重的霧霾之中,即使我們有耐心,恐怕肌體也沒有能力抵抗。好在眼下我們還有機會,千萬別等到局面難以收拾了再幡然悔悟。公眾的生命耗不起,時間也等不起。
  每個身處霧霾當中的人,還是要把口罩戴起來,還是要保持對污染問題的高度警覺,不能放棄對環境問題的抗爭,這也是對“驅霾行動”的一種有力敦促:請讓治理霧霾的制度硬起來,請把治理霧霾的速度提起來,也請那些治霾無能、無力者讓位,在如此嚴重的霧霾面前,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,也沒有可以無限給予寬容的機會和時間。(胡一平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